作为当前战国中体制最先进的秦国,采用的是爵本位用人体系。
即爵位,决定官职的高度。
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它已经开始朝着官本位转化。不过在秦统一之前,爵位决定地位一直是长期有效的规则。
之所以要介绍这样的规则,主要是为了说明,王同学为什么在咸阳城这么多天。
每天除了打牌,看跳舞,什么都不干。
不是他真的想摸鱼。
而是爵位受限,无处施展自己的拳脚。
5级爵位-大夫,放在偏远点的地区,当个县令不是问题。
然而在贵族遍地走,世家多如狗的咸阳,就显得有些不够看。
用后世经常讲的笑话,你在京城随便抓个路人,就非富即贵。这逻辑在咸阳也说得通——随便在街边找个路人,就有不低的爵位。
虽然这些爵位是世袭来的,并不等于持爵者本人的能力。不过要当官,爵位的等级就是必要的。
就拿咸阳城的卫兵来说,其基础入选条件,就是“4级-不更”。
阿伟这5级大夫,进了城防军体系,连个小头目都混不上!
要说个人能力,阿伟一手【墨家机关术】,天下无人能出其右。然而他现在的状况,就是空有一身本领,无处发挥。
当然,现在这个状况,迅速的获得了改变。
具体来说,就是太子政从华阳太后那得了一块封地,作为太子老师的阿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这块领地,位于咸阳城东南五十里,地处黄河边沿,是咸阳的卫星城之一。
它负责向首都咸阳运输生活必需品,顺便接待往来客商。
它东临临潼(蕞城),南临蓝田,又处在前往函谷关的必经之路上,这其实是一个黄金的商业地段。
如果有同学地理学的够好,那么从“咸阳城东南五十里”便能猜出这里的真实地名——西安,亦或者长安。
汉都城长安营建初汉,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的五十年后。
当时的天下第一大都会咸阳,被项羽付之一炬。
所以刘邦才选择在咸阳城附近,利用这里的资源另起新都。
当然,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后的事,它们还会不会照常发生无人可知。
不过当赵月嫣从太后那领了这块地做封地,那就注定以后此地要改叫别名。毕竟不管是长安还是西安,都太过犯冲——我大咸阳城还活着呢!
“先生,丰乡到了。”
在从咸阳出来后走了一天,便抵达了丰乡。
也就是太子封地。
随行的官员前往府衙,去与当地【乡啬夫】会面进行交接工作。
秦制的乡长有两种类型,大乡为【有秩】,小乡为【啬夫】。由于丰乡是只有千人的小乡,所以此地的乡长便是【乡啬夫】。
一千人,便正好是两个里,每里约一百户,也就是五百人。
在乡啬夫的引荐下,两位里长也纷纷出面,见过太子,和太子老师。
赵月嫣轻轻放出一丝龙气,试探了一下这些官员。结果他们立刻被压在地上拜见太子。
见状,小月儿摇头,表示这里面没什么人才。
也就是说,要建设丰乡,只能靠阿伟和她自己。
原本看过地图之后,阿伟觉得,丰乡地处如此黄金的商业地段,不说人声鼎沸,起码应该是往来商客络绎不绝!
然而实际抵达后却发现,此乡也就比其它地方好一点点。
其它乡每天只接待二十名商旅,此地能接待三十名。
从每天出入咸阳的商旅总数进行计算,这不合理。
如此黄金的地段,正常情况,应该每天接待往来商贾过百人!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就是丰乡的形状!
虽然说起来十分下流。
但是这里还是要详细描述一下——丰乡的整体外轮廓,就像个鲍鱼。
而出入丰乡的的唯一道路,就像大棒——还是紧窄的单行道。
过往的商贾,要走近五里紧窄的单行道,才能进入丰乡,然后休息一夜,又要走五里才能出去。
这一前一后,加起来超过十里路。
而从此处到咸阳,也不过五十里!
所以过往的商贾,看见这种情况,多是选择咬咬牙,就往咸阳走了!
阿伟让小月儿把管理层的干部都召集起来,一起开会商讨方案。
不过当阿伟说出“修路”二字后。
其它干部纷纷摇头:
“使不得!使不得!”
倒不是干部们不愿修路。而是听阿伟说,要挖穿这个鲍鱼,修成贯通型道路他们不干。
不干的原因也很简单——《秦律》。
《秦律》对逃亡者惩罚极严,它不仅惩罚战场上的逃兵,也惩罚平常的逃役、逃农。如果一家发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