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于事。”古玉春说:“猎娃子在公社卫生院,你去找他看看嘛。”古华知道猎娃子被推荐上汉中卫校,毕业刚分配上岗。
一九七六年,古华、汤照善、张伦旭三个高中同学踏上了文化革命推荐上大学的末班车。
古华从灵济出发,五个学生拿过古华的行礼,送了五里路。
“转去吧,同学们!”古华停住了脚步,因为要爬稀有人烟的钻天坡了。
同学们依依不舍,全都哭了。古华想不到他平时训教最多的一个学生哭的最厉害,一把一把地抹眼泪。“转……去吧。”古华受感动,眼眶湿了。
“古老师,慢些走!”
“古老师,莫忘了我们!”
“古老师,你这一走,恐怕……”
好不容易惜别。这情景使古华深情、壮怀,直使人向往真善美。人间真情,能净化人的心灵。
事实的确如学生所言,古华这一走成了永别。月岁中,虽然古华不止一次想起过,总觉得欠他们什么,想去了却一下,却再也无暇顾及了。人生聚散离合皆为因果,多只成为偶尔的回味。
古华渐渐离开故土,辗转奔劳在人生旅途上。上学,上学。人类除了性,吃、哭是与生带来的本能外,其他一切还得重新去学习,先人们有许多即成知识、理则要教知后来人。
古华像军人一样背着铺盖卷,上搁小箱子。爬完钻天坡,还要在高山之巅辗转许久,才能到达下山的垭口,山下就是公路了。高山之巅的凉气别有一种风味,古华放下行李喘息片刻,浑身爽快,心中却一片茫然,靠什么去上完大学?这时才感到有些唐突、奋不顾身的意味。亲朋好友无助无靠,离家时,哥嫂连给几角钱盘缠的见识也没有。粮食由国家负担,有助学金,但衣物差旅,学习用品总是自己的吧……
天地从哪来日月从哪来人类从哪来人类来做什么我们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没有回答者只有提问者于是四面八方又是古歌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