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朔将军王屏藩自云南挂印出征四川以来,水陆并进,稳扎稳打,连克巫山、顺庆、重庆等重镇,兵锋直指天府城下。
四川巡抚罗森在益州巡抚衙门内,接到各州县不断失事的奏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连向康熙上了几分折子,说明四川人心有变求皇上紧急派满洲大军弹压。康熙命令瓦尔喀前去救援。瓦尔喀接报后,未敢轻举南下。
罗森见援兵迟迟不到,紧召川北总兵官谭弘,提督郑蛟鳞,总兵吴之茂商议对策。
罗森,直隶大兴人,顺治四年进士,先后任江西湖东道、陕西督粮道,浙江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职职,顺治十年升任四川巡抚。
谭、郑、吴三人来到省府衙门之后,落座既定,罗森就急着问:“诸位,今天召你们来,是商议军情。吴三桂派王屏藩进攻四川,现在已经快打到城下了,大家看如何是好?”
吴、谭、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说话。
罗森更着急了:“你们倒是说话呀!”
谭弘首先开口了:“各位啊,我看咱们也别肚皮里打鼓了,明说了吧,之茂老弟是周王吴三桂的侄儿,我和郑老兄都是吴三桂的老部下,我们是不可能跟吴三桂对着干的。”
吴之茂、郑蛟鳞听了,不住地点头。
谭弘接着说:“罗巡抚,大家都知道你是个老实人,在清朝当了那么多年官,口碑很好。我看你也随我们一同反正大明吧,这样大家都好说话。”
罗森支吾着:“这,这…”
吴之茂说:“罗大人,您不用害怕,吴三桂是我叔父,我向您保证,您跟了周王之后,绝对不会受到亏待的。”
谭弘说:“是啊,罗大人,您也是汉人,相必这些年清廷的所作所为,您也看到了,就别再犹豫了。
罗森是个慢性儿,又低头考虑了有半个钟头,才说:“那…那就按各位将军的意思办吧。”
第二天,罗森向王屏藩开城投降,王屏藩让众人都歇息了,先留下罗森、吴之茂、谭弘,郑蛟鳞四人商议。王屏藩拉着罗森的手说:“罗大人,久闻您大名,沿途百名都夸您是好官,您这次弃暗投明,舍小利而取大义,周王一定不会亏待您的!”
罗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将军过奖了。”
吴之茂问:“王将军,周王有什么交代没有?”
“现在还没有。大军自云南入川以来,连续行军作战已有近一年时间,我打算先让将士们休整一下,”王屏藩顿了一下,接着说:“之茂兄,有劳你先写一分邸报报与周王,把四川的情况介绍一下,看周王有何安排,我们再做计议。”
“嗯,好!”吴之茂应命而去。
康熙在北京接到荆州、岳州、天府、重庆相继失陷的消息,气不打一处来,本来他以为,吴三桂中了缓兵之计,又受到儿子被杀,祖坟被掘的打击,会一蹶不振,节节败退,而没想到,各地依然是警报不断。而且比失地丧兵更令它气愤的是,将帅不和,互相攻击。蔡毓荣和勒尔金互相指责对方消极避战、带头逃跑的折子已经到了。要在此往,它肯定会把蔡毓荣凌迟处死,勒尔金革职查办,可眼下用人之际,一个人都当缩头乌龟,谁也不愿意上前线,所以想到这里,康熙也只能压下心头的火气,下旨把蔡、勒二人骂了一通他们戴罪立功,收复岳州了事。
各地军政要员纷纷判敌的事情,令康熙十分头疼,要说杨嘉来,谭弘,吴之茂这些人投降吴三桂也就算了,本来就是些反清分子,只不过现在现了原形,但是像罗森这样的清朝自己培育出来的,和反清复明八杆子打不到的知识分子,也叛变了。“唉”,康熙只能兀自叹了口气,“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想到这里,康熙不禁打了个冷战,难道太皇太后所教的平叛秘籍不灵了,不可能呀,大清入关以来,能八区区六万满人统治六千万之众的中国,没有汉奸能行吗?关键还是不能让汉官做了主,襄阳和CD就是个惨痛的教训:最高军政长官皆是汉人,这一遇到大事,怎么能行?以后必须得安排满洲大员,特别在重点城市,来压阵,这样即使汉官想造反,也不得不有所顾及。
王辅臣,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康熙的脑海中。自上次将他抬入旗籍,隶在汉正红旗下,再加上赐以花枪,感觉效果还不错。吴三桂作乱都一年了,作为吴三桂养子的他,竟然还能忠心于朝廷,真是殊为难得。想到对王辅臣的大恩大德,康熙自己都被感动了。不过此人也不能说完全不防,就上次执逆使汪仕容的事情来说,虽然在表面上看不出一点不妥来,但本瓦尔喀密奏,感觉王辅臣还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好像只是慑于朝廷压力,才那么做。对!也不能太大意了,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再出杨嘉来,罗森那样的乱子来。必须得治王辅臣身边派去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找谁去呢?瓦尔喀已经在西安了,但它资格不够高,冲锋陷阵可以,当统帅不行。费扬古,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但它在奉天抽不出身来。莫洛,对!康熙冥思苦想之后,只有这个人最合适!
一是因为莫洛坚决主张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