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与康熙一心一意,同心同德;
二是莫洛是满洲大员中资格够老的一位,压得住阵;
三是莫洛与王辅臣有些交情,而且它在西安多年,熟悉当地情况;
四是莫洛久经战阵,在接下来将要发动的四川战役中,可以作为三军统帅。
事不宜迟!虽然夜已深了,康熙仍急召莫洛入宫觐见,莫洛接到旨令,不敢怠慢,忙不迭一路小跑来到宫中,把马蹄袖一甩,叩身道:“不知万岁深夜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康熙命他起身,说道:“莫爱卿,最近接连丢失荆州、岳州、天府重镇,官军败绩连连,你对此有何看法?”
莫洛说:“依臣之见,吴三桂起兵作乱以来,该他赢的,他赢了;不该他赢的,他也占便宜了。现在他已成强弩之末,该我们反击了。”
“嗯,”康熙满意地点点头,又问,“你与王辅臣是老相识了,你觉得这个人如何?”
莫洛不知道康熙突然这么问它,是何深意,便道:“王辅臣此人作战勇敢,待人谦和,部下士卒无不对他钦佩有加。”
“也别净说优点嘛,说说他的缺点来着”,康熙见莫洛有些吞吞吐吐,“今夜只你我君臣二人,但说无妨。”
康熙想了想,说:“王辅臣这个人有点自卑又自大。”
“哦?”康熙来了兴趣,人都喜欢听别人的短儿嘛,“既是自卑又如何自大?”
莫洛说:“说他自卑,是因为他出身库兵,地位卑贱,在他心里始终有阴影;说他自大,是因为他会带兵,会打仗,而且都打胜仗,不管满人、汉人都捧着他,所以就有些自大。”
康熙微笑着,问:“那你认为,王辅臣会忠于朝廷吗?”
莫洛肯定地说:“微臣以为王辅臣是忠的,万岁您对他又是赐枪、又是抬籍,恩宠已经无以复加啦,他怎么会不忠呢?而且前次吴三桂派汪仕容去说降,结果它直接叫王吉贞把逆使绑到北京来了。汪仕容那是什么人呐,那可是吴三桂眼前的大红人,十三太保之一!出了这件事情以后,吴三桂气得直骂。但是,前有孙延龄,后有罗森这样的反面典型,微臣认为朝廷也不能大意,应该派一员有威望的大员坐镇西安,可保万无一失。”
“好!”康熙乐得直拍大腿,“莫爱卿呀,你方才所言正说到朕的心坎上了。这次朕召你来,就是打算派你去西安,你看如何?”
“臣万死不辞!”莫洛直想扇自己的大嘴巴子,早知少说两句。
康熙接着说:“一来呢,是派你去弹压一下陕西的局面,绝不能再出杨嘉来、洪福那样的乱子;二来呢,也是主要的,朕要在四川发动一场大反攻!”
莫洛一惊:“大反攻?”
“对,大反攻”,康熙眼里放出光来,“朕思量着,这一年平叛,处处后退,现在不能再退了。朕命你为经略大臣,统领西安二十万兵马,出征四川,直捣云南!”
“万岁圣明!”
“还有,朕从吉林调来的赫叶的二万马队,也一同随你出征。你到西安后,毋生事,善调人事,瓦尔喀,王辅臣,张勇这些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你要带好他们,当好这个统帅。”
“奴才一定不负圣人所托,踏平四川,直捣云南!”
“到了那里之后,把具体的作战方案报上来。其余的都由你全权负责,不必奏报。”康熙又嘱咐了一句。
“嗟!”
莫洛退下之后,不敢耽搁,第二天一早,即与赫叶一同出发,赶奔西安。莫洛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康熙派它去前线打仗,而且是要去四川这个大匪窝,他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另一方面,撤藩毕竟是自己提出来的,现在惹出了乱子,那也只好自己去平,而且这次皇上任命自己为纪略大臣,这可是清军的最高军事统帅,这荣耀不是一般人想得就能得到的!
莫洛坐着八抬大轿到了西安城中,他掀开轿帘往外看去: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太熟悉了!他在这里为官十几年,当地百姓都叫它“莫青天”。莫洛看到街上平静如常,官衙也秩序井然,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不过与他上次走时,万民欢送的场景不同,这次街上冷冷清清,有限的几个行人看到它的大轿,目光中隐隐透着恨意。这可能也是偶然吧,谁也不能保证老百姓天天笑脸相迎不是?莫洛这样想着,已经到了提督衙门处,王辅臣、瓦尔喀等一众人早已经等在门口了:
“恭迎经略莫大人驾到!”
莫洛撩袍抬脚下了大轿,示意这些人起来,进屋说话。
提督府内,众人坐定,寒喧了一阵,莫洛说:“此次圣上命本官为纪略大人,并率赫叶大人二万吉林马队一同前来,就是要在四川打一个打仗,打一个扬我大清国威的大胜仗!”
众人听了,纷纷拍手叫好:
“皇上圣明!”
“大清万岁!”
瓦尔喀说:“请问莫大人,您有什么计划?”
莫洛环顾了一下众人,先问道“目前四川形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