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在山西的五台山下一个小镇子里,有一户人家卖醋手艺十分高超,户主名叫葛农,与妻子生一小儿,唤做葛文举,天资聪慧,是附近有名的神童,家里因为酿醋的手艺,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比其他家却好了很多。
五台山上有一寺庙,名为清凉寺,庙里和尚整日吃斋念佛,不时下山来采购一些东西,因为是战乱年代,汉人和清军连年征战,人们更加需要精神寄托,清凉寺香火倒是十分旺盛,不时还有一些江湖侠客,达官贵人前来拜佛,葛家人赚的钱,刚好可以供葛文举去学堂读书,葛文举也争气,过目不忘,对好多文章尤其有自己的想法,还会吟诗作对,很受先生喜爱。
一日,先生在讲岳武穆精忠报国时,问众孩童:“尔等儒生,成年若何为?岳公当效否?”众孩童齐声答:“当效。”唯有葛文举摇头不语,先生很奇怪问道:“岳公不能作尔楷模?”葛文举站起来,答曰:“岳公精忠报国,吾生而为此,只是杀戮是平定不了战乱,不可效仿,吾必当学万术得万法,修己渡人人世间不再有苦难,不必再有战乱,国泰民安,以报我大明王朝。”先生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摸着文举的头说:“你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
其实这位先生也是一位隐士,河东散人,早些年在江湖上还有一些名声,所以与清凉寺庙主持玄圆大师也还有些交情,看到文举如此慈爱,生了惜才之心。他下课后唤住文举,喊他过来,对他说:“你觉得为师的学问如何?”文举当然不敢怠慢,随即答到:“师傅的学问如日月,辉不可及,学生一生也难达。”河东散人哈哈大笑:“吾徒会言多辩,但是为师自知才学有限,怕不能成你之大才,我若如日月,玄圆方丈便如寰宇,吾欲荐尔上山学习,你可愿否?”文举其实心里特别开心,他深知五台山的和尚个个会武功,而且寺院中除了经书还有各种古典名籍,可是他也不好马上答应,只是说:“谢谢师傅,吾回去与吾父商讨一番,吾愿往,但得父同意。”河东散人点点头,说:“吾同往便是。”
河东散人来了葛家,葛父听去清凉寺修行,本来还担心,但是听说最多只是俗家弟子,不影响传宗接代,便马上同意了,还给河东散人带了几罐好醋,第二日便一同上山了。寺中方丈玄圆见到文举可爱,也是欢喜,便直接收了,赐法勿行。勿行学习也是努力,在寺庙中白天扫地,念经,练武,晚上修习古典和法经,其他的师兄弟们都很惊叹,方丈更是传给了他自己的独门秘技大参合指。
转眼间,八年过去了,勿行已经十六岁了,不仅练就了一身武功,还精通佛法,以及各种典籍。
这日葛父上山来接他,和方丈说已经为勿行找到了媳妇,回家成亲,希望方丈放行。玄圆道:“你的孩子是这个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修书一封,荐勿行去找守关大将袁崇焕将军他去红尘历练,前途不可限量,假以时日,必是封疆大吏,国之砥柱。”葛父犹豫了一下,拒绝了,他只想儿子平平安安,将来可以把醋的手艺继承下来,多生几个孙子。勿行成年后,性格不像小时候那么洒脱,他自己小时候有报国志,但是他现在觉得百善孝为先,父母劳苦不容易,他应该留下来照顾他们,所以也就随了父亲。
回家之后,马上举办了婚礼,娶了一个不认识的女子,这名女子是这个镇子的江府管家的女儿,名字叫做齐惜弱,生的倒是十分好看,性格也很温和,并且葛父凭着这个关系,拿到了江府以后的供醋权,江府的江老爷是当朝户部张大人的亲兄弟,所以在镇子里也是一手遮天,葛家也算是傍上了一根大树。
可是,勿行从山上下来后,满脑子还是佛法武功,和他最亲热的只有佛祖,和各大罗汉,脑子里根本容不下妻子,更不通男女之事。齐女子也不好说,毕竟是女儿家,就这样,居然生生过了三个月。
齐惜弱从小在江府长大,与江府的江槐江公子本是亲梅竹马,可是长大后,江公子却是在其父教育下利欲熏心,去巴结山西巡抚大人的千金,并且做了上门女婿,齐惜弱这才嫁给了葛文举。本以为葛文举在当地其实是比较有名气的,玄圆大师的俗家弟子,并且能文能武,可是结婚后,她发现,这人其实是个木头,什么都不懂,对自己倒是挺好的,可惜只会埋头钻研佛法,久了自生怨言,夫妻两个人,慢慢好像陌生人一样。
一日,齐惜弱会江府探亲,刚好遇到江槐,两个人从小要好。惜弱便告诉了江公子他们的情况,江公子天性好色,便翻云覆雨了一番,齐惜弱终于感受到了做女人的感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个月她都要回娘家好几次,不久后居然怀孕了。齐惜弱也不敢说,只是告诉了江槐,从那以后,江槐再也没有出现过。齐惜弱作为一个女儿家,回到葛家,只盼能与葛文举发生一些什么,把事情掩盖过去,终于在一晚,惜弱将文举灌醉,草草了事,第二日便告诉文举怀孕了。
其实这种事情对于齐惜弱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可是文举在那一晚,因为长久在庙宇中,心还如孩童,第一次,心动了,他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除了佛法居然还有更让他震撼的事情,他自己暗暗发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