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了,接替的人必然是他们。”
“那两位郡公皆有大功于国,的确是合适的接替人选。”太子淡淡地说道。
“可他们是贤妃的表亲,”康王紧盯着李崇讯说道,“他们若得了兵权,对我们大为不利。而且边关若有动荡,阿爷必然要亲自坐镇朝中,阿兄的监国之权就会被收回。”
“那么……”李崇讯终于抬起头正视着兄弟,“阿弟可有接替苏家兄弟的人选?”
“这……”康王不禁语塞。
“既是没有,着急又有何益?”李崇讯叹息着推开了琴,起身走到窗前。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康王捏紧拳头道,“我们得尽快采取措施,不能让贤妃占了便宜。”
李崇讯身形一顿,轻声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边军在苏家兄弟手里,咱们打不了主意。但京中的龙武军、羽林军,咱们得牢牢抓住。我和宋令公会想办法安插人手进去。”
“这……父皇一向英明,咱们明目张胆地安插人手,恐怕瞒不过他。”
“别忘了,咱们有宋令公。有他周旋,不会出事的。”康王道,“这件事交给我们。不过阿兄也不能闲着,你总得想办法树立太子威信。”
李崇讯眨眼:“莫非你已有了想法?”
康王一笑:“我和宋令公谈过了,除了监国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编书。”
“编书?”李崇讯疑惑地看向兄弟。
“对,由太子出面撰书。”康王大力挥手,“一旦书成,再以太子之名刊行全国,即为天下人所知。这是宋令公想出来的主意,我以为不失为太子立威之法。何况我们以编书之名召集学士,使天下士子皆为我们所用,尤其是德高望重之士。一旦东宫羽翼已成,便是父亲受贤妃撺掇,也会有所顾忌。”
李崇讯看着兄弟,迟迟没有说话。
“阿兄?”康王久不闻兄长回应,心中略有不安。
李崇讯苦笑:“有时我觉得,阿弟也许更适合储君之位。”
康王霍然起身:“难道阿兄有疑我之意?”
“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阿兄!”康王厉声道,“我们兄弟一母同胞,唇齿相依。若有人窥视太子之位,阿兄固然下场凄惨,我亦难保全性命。阿兄出事,与我何益?我所做一切,皆为阿兄打算。若阿兄不肯信我,我输肝剖胆又有何用?”
李崇讯唇边微弱的笑容消失了,他意味深长地打量着自己的兄弟,良久一叹:“我明白了。阿兄会照你的话去做。”
康王长舒了一口气:“这就对了。我们兄弟齐心,再有宋相公相助,这天下必是我们兄弟的囊中之物!”
“囊中之物吗?”李崇讯喃喃道。
他的目光落在了窗台之外,窗外骄阳胜火,却让他生出一股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