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论修持,且自吟哦逍遥,放荡襟怀也。”拂云叟笑指石屋道:“若要吟哦,且入小庵一茶,何如?”
长老真个欠身,向石屋前观看。门上有三个大字,乃“木仙庵”。遂此同入,又叙了坐次。忽见那赤身鬼使,捧一盘茯苓膏,将五盏香汤奉上。四老请唐僧先吃,三藏惊疑,不敢便吃。那四老一齐享用,三藏却才吃了两块。各饮香汤收去。三藏留心偷看,只见那里玲珑光彩,如月下一般:
水自石边流出,香从花里飘来。
满座清虚雅致,全无半点尘埃。
那长老见此仙境,以为得意,情乐怀开,十分欢喜。忍不住念了一句道:
“禅心似月迥无尘。”
劲节老笑而即联道:
“诗兴如天青更新。”
孤直公道:
“好句漫裁抟锦绣。”
凌空子道:
“佳文不点唾奇珍。”
拂云叟道:
“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三藏道:“弟子一时失口,胡谈几字,诚所谓‘班门弄斧’。适闻列仙之言,清新飘逸,真诗翁也。”劲节老道:“圣僧不必闲叙。出家人全始全终。既有起句,何无结句?望卒成之。”三藏道:“弟子不能,烦十八公结而成篇为妙。”劲节道:“你好心肠!你起的句,如何不肯结果?悭吝珠玑,非道理也。”三藏只得续后二句云: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十八公道:“好个‘吟怀潇洒满腔春’!”孤直公道:“劲节,你深知诗味,所以只管咀嚼。何不再起一篇?”十八公亦慨然不辞道:“我却是顶针(文字游戏的一种。以上一句的末一字为下一句的头一字)字起:
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凌空子道:“我亦体前顶针二句:
无风摇拽婆娑影,有客忻怜福寿图。”
拂云叟亦顶针道:
“图似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孤直公亦顶针道:
“夫因侧叶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御史台的异称:宪台和乌台)。”
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我国古代的一种高深乐曲名),浩气冲霄!弟子不才,敢再起两句。”孤直公道:“圣僧乃有道之士,大养之人也。不必再相联句,请赐教全篇,庶我等亦好勉强而和。”三藏无已,只得笑吟一律曰:
“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
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四老听毕,俱极赞扬。十八公道:“老拙无能,大胆僭(jian)越,也勉和一首。”云:
“劲节孤高笑木王,灵椿不似我名扬。
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
解与乾坤生气概,喜因风雨化行藏。
衰残自愧无仙骨,惟有苓膏结寿场。”
孤直公道:“此诗起句豪雄,联句有力,但结句自谦太过矣。堪羡!堪羡!老拙也和一首。”云: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绝堂前大器扬。
露重珠缨蒙翠盖,风轻石齿碎寒香。
长廊夜静吟声细,古殿秋阴淡影藏。
元日迎春曾献寿,老来寄傲在山场。”
凌空子笑而言曰:“好诗!好诗!真个是月胁天心,老拙何能为和?但不可空过,也须扯谈几句。”曰:
“梁栋之材近帝王,太清宫外有声扬(太清宫在安徽亳县。据《太清记》,亳州太清宫有八桧,皆老君手植,根株枝干皆左纽。桧精诗中引用就是这一事迹)。
晴轩恍若来青气,暗壁寻常度翠香。
壮节凛然千古秀,深根结矣九泉藏。
凌云势盖婆娑影,不在群芳艳丽场。”
拂云叟道:“三公之诗,高雅清淡,正是放开锦绣之囊也。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无已,也打油几句,幸勿哂(shen)焉。”诗曰:
“淇澳(《诗经》篇名)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史记》说:“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意思说种竹千亩,可以使生活富庶达到千户侯的水平)任分扬。
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
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借用唐罗隐《竹》诗句。“去世”,原诗作“殁后”。晋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他生平最喜欢竹子,尝说:“不可一日无此君。”此处引用这个故事),亘古留名翰墨场。”
三藏道:“众仙老之诗,真个是吐凤喷珠,游夏莫赞(历史记载:孔子写作《春秋》时,要删要取,或赞美,或批评,他的学生子游、子夏都不能说一句话。后用这个故事,作赞美之辞)。厚爱高情,感之极矣。但夜已深沉,三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