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下等着。”
张鸿赶过来凑趣,说了些吉祥话。
谢蝉摇头,说自己累了,平时她掩饰得很好,宫女都不知道她眼疾复发了,爬山她不行。
外面静了一静。
长靴落地声,脚步声,车帘被人掀开,一道高大身影进入车厢,手探过来,攥住谢蝉的手。
“皇后不想爬山,还是不想见到朕?”
李恒的声音在狭小的车厢里响起,带着压迫力。
谢蝉没想到他会在队伍行进的时候当众攀上车来,吓了一跳,“皇上,臣妾……”
“小世子的事是朕考虑不周。”李恒截断她的话,声音凑到她耳畔,说话间气息洒在她颈间,“皇后要怎样才能消气?”
谢蝉什么都看不见,手被他按着,蓦地一笑。
“皇上,臣妾不是在和您赌气。”
她没有挣扎,只是静静地坐着,轻声道,“臣妾又瞎了,不能陪您爬山。”
*
车队继续行驶,谢嘉琅被传召到李恒跟前,张鸿也在,两人都眉头紧皱,面色带着焦急。
李恒吩咐:“路上不要驻跸了,加快行程,直接回宫。”
谢嘉琅应是。
皇后告诉皇上了。
李恒神色焦灼,命队伍继续,骑着马,发出一道道指令,派出的都是亲信,隔一会儿掀开凤驾车帘往里看。
他是君王,是皇后的丈夫,关心照顾皇后的人应该是他。
谢嘉琅处理好公务,找到女官,取出几味药给她:“药都齐了,可以按着黄太医的药方煎药。”
女官惊讶地问:“侍郎从哪里找来的这些药?”
谢嘉琅轻描淡写地道:“在驻跸之地附近的行宫找到的,行宫库房里有些陈年的药草,未记录在册,仔细找了找,凑齐了两副,没有惊动任何人。请皇后尽快服药,以免耽误病情。”
女官千恩万谢。
谢嘉琅接着忙碌,一双眸子爬满红血丝。
他这几天忙完正事就在找药,几乎没合过眼。
现在,他已尽到自己的职责,不该再为之分心了。
*
回京后,谢嘉琅病倒在床,无法上朝,告了几天假。
病中,他时而发冷,时而发热,脑子烧得一片模糊 ,几天之后,病势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同僚多天不见他,过来看望,看到他躺在床上,唇色乌青,吓得不轻,赶紧上奏。
李恒派太医来看谢嘉琅,嘱咐他好好养病。
宣旨的太监走了一趟,第二天更多的人来探望谢嘉琅,送了不少药。
第三天,皇后宫中的太监和女官也来了,皇后向来如此,诸大臣患病,她都会派人送药关怀。
谢嘉琅面色苍白,强撑着坐起身。
女官笑道:“大人在病中,就不要起身了。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的,病人为重,不必拘礼。”
谢嘉琅还是坚持行了礼,谢恩。
女官无奈。
谢嘉琅病好后,接着去官署轮值,宫中的气氛变了很多,宫人走路都带风。
这天他在衙署吃饭,听见几个宫人议论,皇上和皇后和好了,几乎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姚贵妃吃醋,闹了一回,皇上还是天天去椒房殿。
谢嘉琅吃完饭,回到桌案前批阅公文。
他不知道皇后的眼疾治好了没有,宴会上皇上总是和皇后在一起,似乎是在配合皇后掩饰眼疾,但是皇后言笑如常,看着应该是治好了。
不久后,谢嘉琅应尚书的要求去寺中抄写一卷残经。
大殿外下着蒙蒙细雨,远山苍翠,佛塔矗立在湿漉漉的雨丝中,古朴素静。
谢嘉琅手执青笔,在纸笺上书写经文。
长廊外传来脚步声,一角郁金裙角掠过他的眼帘。
“谢侍郎。”
女子的声音响起。
谢嘉琅专注沉静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眸中是经文,笔下是经文,心里默念的也是经文,耳边回荡着内殿僧侣们庄严肃穆的诵经声……然而那一角郁金裙角鲜艳明亮,散发着夺目的光泽。
他放下笔,起身,走到大殿外,朝来人行礼:“皇后娘娘。”
谢蝉走近几步,示意宫女太监退到长廊另一头去,叹一口气,道:“今天要为难谢大人了……公主这些时日为谢大人茶饭不思,本宫不忍看她再这么下去,只能代她来问谢大人几个问题,谢大人放心,只此一次。”
谢嘉琅立在雨帘下,眼眸低垂。
看来她的眼睛都好了。
谢蝉问:“谢大人为何拒绝公主?公主年轻貌美,是真心仰慕谢大人。”
谢嘉琅道:“臣家贫,出身寒微,且有病在身,不敢高攀公主。”
谢蝉要宫女过来,把谢嘉琅的话转述给公主听,李蕴就在隔壁佛堂,她在宫里寻死觅活,谢蝉没办法,只能带着她来和谢嘉琅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