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归来第十七章 突如其来
第十七章
1.
胡坤又来了。他带领村民拦起河水筑起堤坝,运来石料构建桥墩,然后平整路基,反复夯实。经过几天奋战,大桥就有模有样了。临走,他又给几个工匠交代了一些技术问题和注意事项,说下次再来就可以用混凝土铺桥面了。洛桑对张浩天说:“胡坤这几天累坏了,我们去把那块羊腿给他炖了。”
张浩天上岸揉着冻僵的腿,抖抖索索把鞋子穿上跟着洛桑往回走。路过一块菜地,他拔了两个圆根。不一会,洛桑提着羊腿从屋里跑出来,一个劲干呕。张浩天看见羊腿上蠕动着白乎乎的蛆虫,捂住嘴说:“快扔了!”
“全村人都舍不得吃的羊腿,怎么能扔!”洛桑点起火,倒上半锅油把羊腿扔进去。油一热,蛆就从肉里钻出来“砰砰”作响。“你是要吃油炸蛆吗?”张浩天问。一个蛆崩在洛桑脸上,他伸手捏下来甩在地上,“亏你想得出,只有这样蛆才会钻出来!”洛桑把炸焦的蛆一个个捞出来。张浩天把羊腿剁成小块扔进锅里,放进切好的圆根掺满水。不一会,屋里就香飘四溢了。
刚做好,组长他们就嘻嘻哈哈回来了。张浩天给每人盛了满满一碗羊肉。大家吃得热火朝天,连声叫好。洛桑发现张浩天碗里只有汤没有肉,就对不知情的胡坤说:“你们这个同学太好了,别人吃肉他尽喝汤。来,喂他一口肉!”胡坤哪知“幕后花絮”,放下碗筷就和邓安把张浩天按在床上实实在在喂了他一大口羊肉。组长端着碗看着他们傻笑。
大桥就要竣工的时候,胡坤又回到了村里。他指挥大家修上了护栏,铺上了沥青,还把桥头两边的道路修整一新。竣工那天,村民在新桥上牵起经幡,挂上哈达。僧人立在桥头诵经祈福,吹响法号。村民载歌载舞,把无数条哈达挂在胡坤脖子上,把千万盏青稞酒灌进他肚子。孩子们在桥上跑来跑去,打打闹闹,几乎要把刚修好的桥震塌了。
人群散尽,太阳西沉,飘飘欲仙的胡坤还不肯走下桥头。他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那眼神就像看自己才出生的儿子。夜色降临,已经看不清桥的模样了他才走下来,问一直坐在石头上仰望他的张浩天:“他们都走了?”
张浩天指指河岸星星点点,像银河倒挂的灯火,“再不走,天就亮了!”
胡坤“嘿嘿”一笑,靠着他坐下来仰望苍穹,“小时候我经常坐在自家屋顶幻想,可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在这里建一座桥,一座连名字都没有的桥。”
“桥在老百姓心中就是天上的彩虹,心中的哈达啊!”
“哈达挂在我一人身上,但也有你们的功劳。尽管这座无名小桥不会名垂青史,永远也成不了什么第一,但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啊!”
张浩天觉得胡坤变了,当年轰轰烈烈,气吞山河的气魄已化作涓涓细流,朝着它该去的方向静静奔流。
四个月的驻村工作终于结束,张浩天回到拉萨已是傍晚。推开家门看见田笑雨,俩人都为对方的变化感到惊讶。“我都认不出你了!”田笑雨把他从头看到脚,眼泪含在眼里。“规模惊人啊!”张浩天放下行李,打量着田笑雨突飞猛进的身材。田笑雨把张浩天拉到床边,把他的手放在自己小腹,“感觉到没有?儿子知道你回来了正手舞足蹈呢!”张浩天从未体会过这样的感觉,指尖上的触动让他有点心慌意乱。他说:“生命以这样的形式宣布它的存在,太不可思议了!”
“我一直在问儿子,想不想快点见到爸爸?”
“你怎么就知道是儿子?”
“因为我想给你生个儿子呗!”
“想生什么就能生什么?”张浩天把她浮肿的腿架在自己膝盖上轻轻搓揉,“没把你照顾好,看你都瘦了。过几天我就请假送你回去,让妈妈好好给你补补。”
田笑雨说不能再补了,走路都吃力。突然想起张浩还没吃饭,她站起来走到锅边,“你教我的菜都学会了。今天尝尝我的手艺。”
“好啊,今天我就坐享其成。” 张浩天拿起桌上的高原日报翻起来,“我看了你的每期副刊。报社的才女名不虚传,短短几月已有了自己的名牌栏目!”
“那当然!”田笑雨把面碗端过来。张浩天一口气吃完,放下筷子说:“好吃,很鲜,就是不知道你放了什么高级佐料,舌头都酸掉了!”田笑雨一楞,拿起刚才的醋瓶看看才知道把醋当酱油了。“你怎么也不说一声就全吃完了嘛!”
“你就是什么都不放,我都觉得好吃!”张浩天笑道。
“其实,我很少做饭。罗大姐经常喊我去她家吃饭,有时还做了端来。”田笑雨拿起一件刚织好的毛衣,“罗大姐教我织的,试试合适不。”张浩天说:“什么时候不能织,累坏了怎么办!”田笑雨又拿起一个枕套,“看,我给儿子绣的。”枕套上绣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长长的尾巴勾在树枝上,正伸手去摘一个粉红色的桃子。张浩天轻轻抚摸儿子的属相,觉得有了母爱的东西更加柔软温暖。
张浩天收拾好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