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觉得朱元璋面相好,是一个有前途的小伙。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才二十四五岁。
别看他带的手下不多,但李善长却觉得朱元璋这些手下,自内向外散发着一股气质,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
这让李善长自然而然,觉得朱元璋不简单!
于是乎,李善长热情的招待了朱元璋一行人。
他并未领朱元璋去元帅办公室,而是请这一群人去吃饭。
人家彭大说了,先晾一晾这帮人,也有让李善长考察考察他们的意思,到底是真心投靠,还是怀有别的什么目的。
请客吃饭、安排住宿的钱,自然是彭大出,李善长已经预支了招待经费,多退少补,实报实销。
李善长带着朱元璋等人,来到了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饭店。Xιèωèи.CoM
他安排了朱元璋手下在一楼大厅,招呼朱元璋和朱永年上了二楼一个雅座(小包间)。
三人坐下,在等待菜肴上桌的期间,李善长开始了正式的自我介绍。
“两位老弟,你们好呀,你们就别喊我李秘书长了,显得生分。我的全名叫李善长,虚长几岁,你们喊我李老哥,善长哥都行。”
朱永年听后,吃了一惊,面前这人竟然是李善长,朱元璋身边的文臣第一人。
他开始从有限的知识库里,搜索李善长这个人的知识,发现少的可怜。
不过他也知道,历史上的李善长,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懂各种刑法典章,对法家的学问研究的比较深。
他为大明帝国制定开国律法,立了汗马功劳。
此人,确实是在朱元璋拿下滁州之后,慕名投奔。
朱元璋还亲自考核他,问他如何能谋取天下。
李善长回答,效法刘邦,知人善任,又怎么能拿不下天下呢?
朱元璋大喜,留在他身边做了秘书长,并兼任部队后勤保障部部长的职位。
开国之后,更是被封为中书省左丞相。
明时,以左为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徐达战功赫赫,才是个右丞相。
一文一武,两大丞相,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备受恩宠,免死铁券加身,荣耀至极。
朱永年没想到的是,他们一进濠州城,就碰到了李善长。
李善长竟然还是,彭大阵营的。
他再次仔细打量了李善长一番。
此人长相普通,外表宽厚,胡须倒是漂亮,是加分项。
但朱永年知道,李善长外面看起来温和,骨子里却是恃才傲物,嫉妒心重,有点儿小刻薄。
小刻薄的意思是,李善长自己觉得太有才华了,一般人他看不上。
只要是他心里看不上的人,言语方面,对人就不大礼貌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级别比他低的,冰冷语言伺候,根本不留面子。
不过对于他级别高的,他说话当然就婉转一些。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个有情商的人。
也正是因为李善长这种性格,他虽然身在彭大阵营,却心不在。
朱元璋之前自报过家门,听李善长正儿八经的做起了自我介绍,尊重期间,也再次自报了家门。
朱永年自然也抱拳施礼,报上了自己的名号。
李善长听了朱永年的名字吃了一惊,但旋即恢复如初:“你就是《神猴孙行者,西天取经记》的作者?”
朱永年道:“偶写小书,不值得一提。”
李善长手捋胡须,微微点头:“谦虚是好事,但我没看出你谦虚的样子。说实话,你那本小书虽然在民间流传甚广,获得大众喜爱,但你的小说中太上老君,如来佛祖都打不过孙悟空的段子,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这是贬低佛教道教的行为,是一大败笔,本人觉得你的故事立意和主旨并不怎么样。”
朱永年静静的听着,没发表任何意见。
小说,这玩意嘛!
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
有赞扬的,就有批评的。
这太正常不过了。
李善长见朱永年不说话,更觉得自己说对了,批评道。
“年轻人有想法,有脑洞是好事。但不能瞎写。连内心对文化的尊重都没有,这个态度非常不好!”
朱永年礼貌地说:“李老哥,您说的对,受教了!”
李善长见对方孺子可教,微微点头,随后从怀中摸出一本《神猴孙行者,西天取经记》,翻开首页,招呼店小二要来笔墨纸砚,递给朱永年道。
“总体而言嘛,你这个小说还是比较流行的,深得大众喜爱。我邻居家的小孩,也喜欢这本书,前段时间还对我说,如果遇到作者,帮他索要签名。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了,就请你给签个名吧!”
朱永年微微一笑,不多说什么,抄起毛笔,刷刷写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