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殢星椤!
[68]圆满:佛教语。谓佛事完毕。隋炀帝《与释智顗书》:“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69]“春梦”句:春梦,喻易逝的荣华和无常的世事。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此句是指富贵像春梦、云彩一般,很快消逝。
[70]“一灵”句:一灵,谓人的心灵,灵魂。唐韩偓《赠僧》诗:“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熏。”戒香,佛教谓戒律能涤除尘世的污浊,故以“香”喻。亦指所燃之香。南朝齐张公礼《龙藏寺碑》:“戒香恒馥,法轮常转。”
[71]鱼龙戏:古代百戏杂耍节目。唐张说《侍宴隆庆池》诗:“鱼龙百戏分容与,凫鹢双舟较泝洄。”
[72]“浮世”句:唐高骈《遣兴》诗有“浮世忙忙蚁子群,莫嗔头上雪纷纷”句。浮世,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评析:
此出为全剧的终结,主要叙述淳于棼在天界与剧中亡父、亡妻及南柯诸多人物相见,最终了却自己的心愿。
本出共由十五支曲子组成,再现了围绕淳于棼所展开的各种“情欲”和“情缘”。第一支“香柳娘”曲写淳于棼燃指为香,重上天坛,得知槐安国蝼蚁五万户口生天并虔心等待亲人的到来。接着以五支“香柳娘”分别写淳于棼与其亡父、段功、田子华、周弁、国王、国母、琼英、上真、灵芝等人相见的情形。“北新水令”以下六曲,写淳于棼与亡妻瑶芳公主相见的情景。以上内容作者将幻境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出,尤其十分详细地叙述淳于棼心中所怀有的深厚的父子、夫妻之情。如写淳于棼与瑶芳公主彼此之间虽天地两隔,但“廿载南柯恩爱分”,以致分别后的“长夜孤凄”,“日夜情如醉,相思再不衰”,便自然生出“今夕相逢多少恨”之情感与“重做夫妻”,“日夜情如醉,相思再不衰”之心愿。汤显祖对于淳于棼夫妻情的倾心表述,一方面企图以天界的相会消解掉人间的离恨,另一方面也再一次说明他的“至情”观,男女之“情感”在他的思想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是,剧终安排淳于棼“立地成佛”,汤显祖是有深意寄寓其中的。
“北收江南”和“南园林好”二曲写契玄禅师一剑斩断淳于棼与公主情丝,使淳于棼从梦中惊醒,“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汤显祖乃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剧终安排淳于棼“立地成佛”道理也正表现在此处,它是全剧主题思想的抒发。最后“北沽美酒带太平令”与“北清江引”作者借契玄禅师说法,进一步强化戏剧的主题,警醒世人应从荣华富贵、恩怨利禄的“梦”中解脱出来,与第一出《提世》遥相呼应。
《南柯记》中,作者掺进了许多佛家的说教,概括了由于“我执”而导致的对俗世人生的几种追求,诸如功名、财富、男女之情。淳于棼经历了由“梦觉”到“情觉”的变化,两次梦醒由“情障”到“情觉”,超脱一切而归于无情境界。“化梦为觉,化情归性”,“情觉索情,情不可得”,契玄禅师手中的那把宝剑斩断了淳于棼的痴迷,使他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汤显祖说得明白:“世人妄以眷属富贵影像执为吾想,不知虚空中一大穴也。倏来而去,有何家之可到哉”,“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等为梦境,何处升天?”
“梦了为觉,情了为佛”,作为一个作家,汤显祖不像同时代的理学家或禅宗大师那样把抽象的理念看得比现实本身还重要,他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另一方面汤显祖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他是一个有浓郁思想家气质的艺术家,对于事件不乏理性的思考。在求诸佛老的同时,他已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积极入世还是超然出世,都没有出路,“秀才念佛,如秦始皇海上求仙,是英雄末后偶兴耳。”说穿了,成佛升天充其量也只是梦幻一场,这是汤显祖与同时代思想家相比所显示的超人之处。也恰是对社会清醒的认识,才造成了他现实人生的悲剧。晚年,他用了巨大的精力从事编戏和教戏,甚至自己也演戏,对于政治,他宣布当“茧翁”,诗中称“世局随高手,天机许下观”。
应当说汤显祖在后二梦中所表现的“梦了”和“情了”的出世思想,传达人生如梦的感慨,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许多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文人志士所表现出的普遍特征。列宁对托尔斯泰有过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龌龊的东西之一,即宗教。”对于评价汤显祖来说,同样恰当。他从求仙礼佛中寻找精神的寄托,是无损于他的伟大人格的。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