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晋法显《佛国记》:“佛上忉利天三月,为母说法。”
[38]云雨:暗喻男女欢会。
[39]离恨天: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后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
[40]“但和你”二句:意思是说只需和你一起在莲花上坐一下,就可以像那穿好了线的珠子在盘子里一起滚动。这里暗指两个人可以在一起亲热。
[41]色界天:即色界。唐皎然《溪上月》诗:“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
[42]常蚁:即“常仪”,人名。同“嫦娥”。神话传说中的奔月者。“仪”与“娥”古同音通用。
[43]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唐裴说《见王贞白》诗:“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
[44]“比应举”句:比,介词。待到;等到。《左传庄公十二年》:“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丹桂,旧时称科举中第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科第。唐黄滔《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45]便宜:方便;顺当。《红楼梦》第四二回:“你这会子闲着,把送老老的东西打点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
[46]标记:信物,纪念品。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我把这香罗帕包着一只绣鞋儿,放在他怀中,以为表记。”
[47]伊: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此处是避免与第一个“你”字重复。
[48]蚁:此处代指“你”。“蚁”与“你”音近,且公主本属蚁类。
[49]讨情:求情;告饶。《红楼梦》第七回:“近日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叫女人来讨情。”
[50]挣:撑开;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你挣着口袋,我量与你么!”
[51]纸捻:用表芯纸搓成的细纸卷儿,用以点火或吸水烟。又称纸煤或纸媒。《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老者打个纸捻儿,蘸蘸油点着了,递与辨悟。”
[52]怎地提:意思是指什么样的(东西)。
[53]槐荚子:即指槐树的果实。
[54]等:等同;同样。《史记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5]影戏:亦称“影灯戏”。用纸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灯光映于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戏剧。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
[56]无记:佛教语。谓事物之本性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于此所说十有对中,除色及声余八无记,谓五色根,香味触境,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
[57]起处:佛教谓事物因缘和合处。事物因缘和合则生起,因缘离散则灭谢。《维摩经》:“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但法起,灭但法灭。”
[58]因依:原因;原委。《水浒传》第二二回:“唐牛儿告道:‘小人不知前后因依。’”
[59]相: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的外观形状。南朝梁沈约《佛记序》:“降胎求道,宁止一相。”
[60]善知识:佛教语。梵语意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即善友、好伴侣之意。后亦以泛指高僧。《华严经十回向品八》:“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知识,离谄曲心。”
[61]三不归:无着落;没办法。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干戈动地来,横祸事从天降。爷娘三不归,家国一时亡。”
[62]斩眼:眨眼。明贾仲明《金安寿》第四折:“人世光阴,如同斩眼。”
[63]家资:亦作“家赀”。亦作“家訾”。家中的财产。《汉书杜周传》:“始周为廷史,有一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訾累巨万矣。”颜师古注:“訾与赀同。”
[64]“从今”句:指今后要把梦中的蝴蝶的翅膀掐断。暗示要从迷梦中醒来。梦蝴蝶,引用庄生梦蝶的典故。掐了翅膀,比喻唤醒迷梦。
[65]“还了”句:意思是了结当初契玄禅师于毗婆塔将灯油注入蚁穴的这段公案。当元,亦作“当原”,当初。明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遘》:“他当原也是没奈何,被强来,赴选科。”
[66]空花:亦作“空华”。佛教语。隐现于病眼者视觉中的繁花状虚影。比喻纷繁的妄想和假相。《楞严经》卷四:“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