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时,我们会跟他们保持更远一些的距离,这时的“气泡”半径大小为1~3米。
3.公共型如果场合中人数众多,比如我们需要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这时会要求更大的“气泡”半径,比如3米以上,因为这样的距离会让我们不那么紧张。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各自的私人空间需求,才能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根据环境、气氛等因素来选择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距离。不过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请不要冒失地跟别人进行身体接触。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也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一般来说,除了初次见面时的握手外,在成为交往甚密的朋友之前,大多数人是不会习惯表达亲密的身体接触的。
通常情况下,男人比女人要求更大的私人空间。比如与朋友在一起时,女人可以互相拥抱,牵着手逛街,而性取向正常的男性朋友可能会互相捶打玩闹,但不会做长时间的身体接触。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保持距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遵守着这几个区域的规则,有时也要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来决定。例如你与上司在周末或休假的时候是很好的玩伴,这时你们可以保持交往型甚至是私密型的距离。然而在办公室里,你们就必须保持交往型的距离。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社会地位规则。
空间通过汽车的延续心理学家指出,开汽车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要求很大,汽车有时对个人空间的规模产生了一种倍增的效应。据调查发现,有些情况下,开车的人的个人空间是平常人的10倍,因此,他们要求自己的汽车前后有9~10米的空间。当另一个人开车闯入这个空间内时,即使没有发生危险的可能,也会引起他的不安,甚至发怒。
对有些人来说,汽车甚至成了保护他们的趼子。他们躲在里面,与外界隔绝,汽车内的空间这时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对外封闭的空间。他们躲在这个自己的小空间里,可以放心地睡觉,甚至做一些更为隐私的事情,已经把自己完全同外界隔离开来。
标示所有权的姿势情境再现辛普森一家邀请新认识的朋友约翰共进晚餐。餐桌是一个很大的长方形桌子,约翰礼貌地空出了主人的座位,而选择了侧面的一个位子坐下。这时,辛普森的长子乔治皱了一下眉头,不情愿地坐在了另一边。大家开始就餐,席间也进行了一些谈话,约翰觉得大家都很热情,唯独辛普森的长子很冷漠。
如果约翰读懂了乔治的表情,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乔治会对他冷淡了。他所选择的位置刚好是乔治一直以来坐的位置,而这个新来的客人什么也没说就占据了它。在乔治的眼里,这位置属于自己,而约翰无疑是侵略者了,所以,乔治还怎么可能表示出热情呢?可能你会说这是小题大做,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思:属于我的领地、房子、车子、女人,甚至座位,外人最好不要觊觎,更别提占有了。这里给约翰的建议是,在落座以前可以先问一句:“通常谁坐这儿?我坐哪里比较合适呢?”这等于是承认了乔治以及其他人对自己位置的所有权。也许出于礼貌,乔治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约翰。
如果别人擅自动用你的物品,或者改变你所熟悉的环境,可能会使你感到恼怒。
无处不在的所有权标志如果别人擅自动用你的物品,或者改变你所熟悉的环境,可能会使你感到恼怒。比如你最喜欢的公园长凳如果被别人坐了,你会感到不满意,虽然实际上人人有权坐那个长凳。或者公司里的某个人可能会对会议室的某个座位特别偏爱,而将它视为自己所有。同样,也许咖啡馆的某个顾客会特别青睐墙角的那个座位,妈妈或者爸爸在家中也会有自己最喜欢的某把椅子。
而为了标明所有权,人们有时候会在这些物品或者地方做下标记。比如在桌面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用文件夹、钢笔、书、衣服等东西占座。
身体语言表达所有权当我们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某物品的所有权时,通常会斜靠在那里,或者用手、脚等身体部位接触它们,从而告诉旁人—它属于我。
生活中,情人会以牵手或者挽臂的方式告诉其他异性,自己才是这个人的伴侣。我们买了新的大物件拍照留念时,也会与它亲密接触。比如买了新车,我们习惯斜靠着它,甚至用脚踩着它的保险杠,这样的姿势就是对旁人宣告所有权了。而在办公室或不怎么严肃的场合里,老板们偶尔会把脚搭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或者靠在办公室的门框上。他们口头上不会说“我才是老板”,但他们的行为已经表达了这一含义,甚至让人觉得公司的一切他们都有所有权。
若在未经对方许可的情况下,你对对方的物品做出了这些动作或者擅自使用,就会让人感觉到被侵犯。还有些人习惯将身体靠在他人办公室的门框上,这样的细节动作者自己意识不到特殊含义,但对于办公室的所有人来说,会觉得对方野心勃勃,想要取而代之。所以,这些人最好改变站立习惯,尽量直立,同时把双手放在前面,让对方能看得到,这样的方式才比较容易赢得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