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他”如何划定疆界和显示地位(第3页)
公园长凳的位置选择启示情境再现周末总是很难找到空的公园长凳。成双成对的情侣们会占据大部分的长凳,剩下的长凳却不是每一个都给你留了位置,因为有的人会坐在长凳中间,从而占据了一整张的位置,一般人是不会选择跟这样的人挤一张长凳的。而有些人会坐在长凳的最左边或者最右边,这样的长凳才适合去坐。
公园长凳的位置选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选择者的心理暗语。坐在长凳中间的人显然是在对其他人说:“这条长凳现在属于我,谁来坐就是冒犯了我。”而坐在一边的人则是说:“我留出了空间,你可以来坐。”对他人欢迎还是不欢迎的态度一目了然了。
位置选择代表你对他人的态度跟公园长凳的位置选择一样,人们在很多公共场合中的位置选择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个人对待别人,尤其是陌生人的态度。
通常来说,内向的人会排斥他人的介入,而外向的人则无所谓这一点。
坐在长凳中间的人显然是在对其他人说:“这条长凳现在属于我,谁来坐就是冒犯了我。”
所以,当一个人在陌生人群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时,比如寻找电影院或者会议桌旁的座位、健身俱乐部里的毛巾挂钩之类时,他的行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内向的人会先往比较宽敞的区域看,然后选择正中间的那个位置作为自己的空间。具体而言,如果是在电影院,他会在坐得离自己最近的一位观众与排尾之间的区域寻找位置,最后在两点之间的正中落座。如果是在健身俱乐部,他会在空毛巾挂钩最多的区域寻找位置,然后选择挂在空毛巾架的正中间,与两旁被他人使用的挂钩保持相同的距离。这种保持距离的礼节是为了避免因为靠别人过近或者过远而冒犯别人。而外向的人一般来说不会特别考虑位置的选择,他会坐在他认为最舒服的地方,或者选择他认为最方便取放的挂衣钩。
正中间法则内向的人所倾向的位置选择实际上遵循了“正中间法则”,事实上在社交场合这样的选择最能安抚人心。比如在电影院中,如果这个场次的人不是太多,有很多空座位,那么你此时的选择就会遵循这个“正中间法则”。你可能会选一个跟前后左右的陌生观众都等距的位置,也就是在人们的正中间。如果你离一些人特别近,而离另一些人特别远的话,前者会感觉到胁迫,而后者会敏感地觉得你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因此,坚持“正中间法则”这一礼仪,就是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气氛。
桌子上的区域和权力情境再现欧洲中世纪传说中的亚瑟王麾下有一大批英勇忠诚的骑士。亚瑟王结婚时从岳父那里得到了一张巨大的圆形桌子,后来亚瑟与骑士们聚会时就会使用这张桌子,而这些骑士也因此得名为“圆桌骑士”。
“圆桌骑士”来自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信仰,而使用圆形桌子开会,有着权力平等的意思。因为桌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桌面领域的占有份额都相等,也就象征着圆桌旁的所有骑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伙伴。现在,圆桌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团结平等的象征。很多国际性会议或者重要的商业谈判都会选用大圆桌。
上席还是下席“上席”和“下席”是中国传统称谓。地位高的人或者长辈在餐桌上所坐的位置叫做“上席”,而相对的就是“下席”。一般来说,朝向大门的是上席,背向大门的是下席。而中国人又以“左”为贵,所以上席左边的座位又被称为“一席”,而右边座位则是“二席”。
过去在餐桌旁就位,规则是很多的,不同的身份要坐在不同的地方,如果坐错了席位,就会遭到大家的嘲笑,甚至引起地位高的人或者长辈的厌恶。现在,拘泥于老规则的人少了,但商业酒桌上这个规则却还是被暗暗沿用的。所以,如果你搞不清楚上席和下席的分别,不妨稍等片刻,让上司或者重要客户先落座,然后再选择自己的座位。
座位选择话亲疏从座位的选择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个人的关系和亲密的程度。
人与人面对面相处时,除了拥抱和亲吻外,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距离感,这时,两人之间有一张桌子或什么东西隔开会感觉比较舒服。否则,对方的半使用圆形桌子开会,有着权力平等的意思。
身或全身都将置于视野范围以内,所以很容易因视线的冲突发生“对峙”的现象。另外,这样也容易使双方的距离增大,以致说话也要大声,无形中增加了彼此不友好的气氛。
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侧旁的时候,就没有如此的限制,大多数人采用亲密的距离并肩而坐,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注视相同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某种连带感。虽然彼此的视线始终不遇,但是内心会产生共鸣。此时最容易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由于大部分时间彼此都没有受视线的干扰,因而双方可以畅快地交谈。
在男女关系方面也一样。中间放着一张桌子,两人面对面地坐着谈话,这也许是相当亲热的镜头,不过,这种坐式说明他们彼此间的深度还不够,表现出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相互理解的意愿。反之,并肩而坐的两个人,在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