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西夏国的保安军,以及宁夏的镇戎军设置有官方的“榷场”。
榷场是宋金辽夏边境地区设立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关子、标子、关引等才能交易。
不单纯金夏之间,宋金,金辽边境也有类似市场,类似大散关这样的非官方市场也有存在,但一般模样小实力弱,有点走私的意味。
正规“榷场”,以辽与宋在夏国往西的南疆专门的榷场为例。
虽然当时民间走私贸易十分活跃,榷场贸易仍是不同政权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
一般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制度每天都有变化,要给国家上交高昂的税收,双方也各自设立了违禁物品检查站,不准交易过境。
榷场制度,到对方榷场贸易,必须十人一组,且只能携带一半货物。
如此一来,为了完成交易全过程,把所有货物卖出去,以“牙人”为代表的中介就应运而生。
由官府指定的“官牙”,禁止贸易双方直接接触,而是当个“二传手”,做好货物成色居间检验,并抽取牙税(类似中介费)。
榷场贸易受官方严格控制,官府有贸易优先权,交易双方须由官牙人从中斡旋,不得直接接触。
榷场领辖于所在地区的监司及州军长吏,又另设专官,稽查货物,征收商税,榷场商税是官府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
还有官牙人评定货色等级,兜揽承交,收取牙税。
各政权对榷场交易的商品种类也有严格规定。
中原及江南地区向北方输出的主要双方交易的商品,宋以茶叶、香药、犀象、苏木、缯帛、漆器、瓷器、杭稻为大宗,辽以羊、马、囊驼、镔铁刀、北珠为最多。
辽、金、夏地区输往南方的商品则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青白盐等。
如北方的战马,南方的铜铁、硫黄、卢甘石、焰硝、箭笥之类军用物资,发现后必绳之以法,
宋后来又严禁对北方卖书,
榷场贸易受官府保护,为了维护既有的游戏规则,防止商人进行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榷场内的商家要相互担保。
官牙的存在,对辽国的军用战马,宋朝的硫磺、硝、铜铁、弓箭等双方明令的违禁货物在榷场的流通,起到了一定的限制和阻遏作用。
然而,越是限购的,越是对方迫切需要的,旺盛的需求使得民间走私势不可当。宋朝官府急需战马,补充军力,对能搞到战马的商人进行的私相授受,一律暗中。
辽国官府也采取类似操作。这样一来,榷场外的走私贸易也异常活跃,扩大了双边贸易规模,榷场官员也因此多了灰色收入的进项。
对于老实做买卖的榷场商人,宋朝官府还是有些优待政策的。
一方面,定向减税,税率仅05。
另一方面,允许商人参与官府采购和商品定价,对于采购和运销军马、矿石等紧俏急需战略物资,并以时令价转售给官府的商人,官府会给予适当奖励,以此调动商人协助官府调控紧缺物资供需,参与边贸活动的积极性。
以前辽国对出口物资限制较少,马匹在出口牲畜中比重很大。
久而久之,宋军先前薄弱的骑兵部队渐成规模,机动性和战斗力大为改进,这让辽国决策层深感恐惧。
于是,萧太后一声令下,私自贩马到中原者,格杀勿论。
如不少带有“务”字的村名:米家务、马务头、道务村等,米家务是谷物贸易税收之地,马务头是马匹贸易税收之地。
由于金宋之间的战争,大散关的自由市场又被鲁通进行收买,走私交易得到比较大的发展。
而这种非法交易,毕竟让人惴惴不安,也不是罗术所要的结果,大散关暂时自由,不代表以后宋金持续稳定,这里始终会是一片天堂。
原以为依靠大散关附近资源,发展新技术,制造火器,替补战马的弱势,经过考证后,罗术也不得不又放弃这种想法。
周边民族落后,工匠人少,大量技术人员分布于矿产地及重要城市。
所以,寻找工匠技人,成为罗术首要办的事。
鲁通告诉他,宋朝工匠分军匠、民匠,民匠是各地按照簿籍轮流差派,每四十天一轮换,由官府发给低微的工值和往来路费,还有很多是远乡农民。
朝廷设置“御前军器所”,负责兵器生产。
至于矿产资源,鲁通告诉罗术,以前北方属于宋时,可是制造大量兵器,后来南方也发展起来,明显不如北方。
随着战争形势严峻,兵器里出现使用火药的武器,数量增加,矿冶业得到迅猛发展。
朝廷每年要制造大量的武器,用于与金兵交战,但火药武器威力不大,又总出现爆炸,到了后来,那种叫“突火枪”的东西,也没用得广泛。
他告诉罗术,在自己家乡,自家周围也有不少人就是做这种彩炼的,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