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高中,对同学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校园是新的,郝新宇所在的县一中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一所解放以前创办的学校。校园面积较大,占地一百多亩,经过几次维修改造,校园变得更加优美,青草遍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三年,对郝新宇这样的农村**来说是一种幸福,像他这样从偏远差校考到这所学校的是很少的,他们初中只有他一个人考上了。
高一的生活不像初三考中专或者高中那么紧张,可是课程的难度明显增加,特别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郝新宇英语成绩不好,主要是初中没有打好基础。
他所在的初中学校纪律不好,这所初中实在太差,同学们称是全国最差的学校。**不好好学习,一个班四十来个人,找不到几个爱学习的,上课时有的讲小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看闲书;有的谈恋爱。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目标,如果说有的话,那么也只是希望能够顺利初中毕业,至于考中专或者高中,对于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也不去白费劲了。
面对一群这样的**,老师只顾在课堂上将书本上的念一遍,也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能不能听懂,学到了多少,他们几乎不管,也管不了。至于作业,老师几乎不布置,他们知道布置也没有用,根本没有几个人会认真完成。
教室里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在下面讲话,基本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其实听清了也没什么用,老师都是照着书本念,也就是所谓的对本宣科,跟自己看书没什么区别,看书还能够节约时间。这里的老师也基本是半路出家,大多是一些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基本没有正规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教学水平不高,能照本宣科读下来,不读出错别字算是好老师。英语老师更缺乏,没有真正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因此,他们学校也就几乎没有升学率,一届能考上一两个高中生或技校生就算万幸。
老师也不是不想维持学校纪律,有一个教化学的男老师,长得不是太高,但也比较粗壮,看起来还有力气。他见**在下面讲话的声音超过了自己讲课的声音,就停止讲课,维持纪律,结果被**的儿子把腿打折了。要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干了这种事,肯定会被开除。然而这个打老师的**有背景,最后**出面陪了一些医药费,打人的**还是照样上课,此后老师们被打怕了,再也不敢维持纪律。
在这种学校上学,郝新宇也贪玩,跟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一起掏鸟窝,打群架,经常迟到,有时还旷课,学习成绩自然很差。
虽然郝新宇的父亲不怎么管他的学习,但是看到考得很差成绩,肯定也会把他打一顿。郝新宇怕被父亲打,他在返校拿成绩单的时候,带了一支笔,是改成绩用的。
老师填成绩单时用的是阿拉伯数字,郝新宇英语考了35分,他用笔一改,成了85分,并且还不露痕迹。他数学只考了14分,这个分数确实是太低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往家里拿,不过这个分数虽然低,但很好改,既可以改成94,也可以改成74,太高的分数郝新宇也不敢改,因为父亲是不会相信他能考90多分的,因此他权衡利弊之后在1的上面加了一横,成了74分。
拿着改完的成绩回家,白天父亲在地里干农活,没有时间管他的学习成绩。晚上回到家吃完晚饭,父亲问:“宇宝,这个学期成绩怎么样?拿过来我看看。”郝新宇从抽屉里拿出成绩单,诚惶诚恐的递给父亲。由于家里照明的是五瓦的白炽灯泡,光线不太好,父亲眼睛也有点花了,看不太清楚。再说数字也确实好改,成绩改得没有露出什么痕迹。毕竟是做贼心虚,郝新宇的心里也七上八下,生怕父亲看出什么破绽。
没想到父亲看完之后,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用右手摸着胡子道:“嗯,宇宝这次考得不错,英语还考了八十多分,真是进步很大。”郝新宇听到父亲的表扬,他高兴不起来,上学期,他的英语考了58分,离及格就差两分,这个5确实也不好改,他就没有改动,直接拿回去给父亲看,结果挨了一顿批,而这次实际成绩比上次差远了,只是因为改了分数,结果反而得到了父亲的表扬,在这种情况下,郝新宇当然高兴不起来。
父亲对郝新宇要求是分高,及格就行。每次期末考试只要每门功课都在60分以上,父亲就不会说什么,在这个分数以下,如果是四五十分,父亲最多说他几句,要是只考二三十分,甚至更低,肯定会打郝新宇一顿。
郝新宇的成绩在初一初二确实很差,他和几个一起玩的伙伴约定,只要不通过补考拿初中毕业证就行,考上高中甚至中专,他们想都没有想。
郝新宇能够考上县一中,主要靠自学,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认真学的,初一和初二基本不学,而是从初三开始发奋努力,其他课程相对而言好学一些,但英语他怎么努力学,甚至把一本小的英汉字典背了两遍,成绩就是上不去,中考时只是勉强及格,考了六十多分。郝新宇没有考是中专,主要是英语拖后腿,如果英语能够考八十多分,那么他能顺利的考试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