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楼?
哼!虞咏怀自然没想过这事能瞒得住熙宁帝的眼睛,但这样一打岔,虞咏怀也不纠结这事了,只说道:“咱们一路走一路吃,已经差不多了。如今天色渐晚,还是别去人堆里凑热闹了,回去吧。”
熙宁帝本来也对所谓的花魁娘子不感兴趣,听虞咏怀这么说,自然满口答应。
两人顺着来时的街道往回走,卖小食的摊子依然支着,且客人还不少。虞咏怀已经吃的心满意足,这会儿也将目光移到了方才没有注意过的地方。
街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少虽不是人人衣着华丽,可也是算是干净整洁。三两衙役来回巡视着,若见到小孩子乱跑,定是要将他们叫住,让各自父母看劳的。
别的不说,仅凭这点,便可在朝廷考评时为这一地长官评价个“上等”了。
熙宁帝平时不介意跟虞咏怀谈谈朝廷大事,耳濡目染之下,虞咏怀也能在某些地方说出点一二三来。她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给熙宁帝听了之后,熙宁帝点点头表示认可,却又补充道:“念念你观察得细致,一方长官能否事事为民,确实是朝廷考核的要点。只是看问题也不能仅凭一眼之见,你今日见此地百姓安康,官府踏实做事,便觉得此地长官不错,可你焉知这不是一日的功夫呢?”
虞咏怀恍然大悟,天子出行不是秘密,回程要沿途采买,更需提前与地方官吏说清楚,什么东西大概要多少,都得事先跟商家商量好,别到时候陛下来了,地方上却拿不出东西来。因此就算熙宁帝下旨无需此地官员接驾,也未说要进城中巡视,但这些人可不傻,不管陛下下不下船,总之他们得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好。
虞咏怀又回头望了一眼长街,恰巧看到几名衙役一处茶摊前与老板说话。老板娘倒了茶来,几名衙役似喝了茶,又摸出铜板来要付钱,老板推辞一番,最后还是接了过来。这时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走过,那孩子主动招呼了衙役,衙役拍了拍孩子的头,又与孩子父亲说起话来······
不管怎样,衙役也算是给朝廷当差的人,能与百姓相处融洽,而不是叫百姓避之不及,说明他们在百姓之间口碑不差。
熙宁帝顺着虞咏怀的目光,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他微微一笑,虚揽过虞咏怀的肩头,“走吧,若普天之下皆如此,那便是苍生之福了。”
两人慢慢回到船上,上楼前,熙宁帝还不忘嘱咐虞咏怀喝一碗消食的山楂汤。虞咏怀其实已经不怎么觉得胀了,可既然哥哥说了,那她就喝吧,反正山楂汤酸酸甜甜,味道也很好呢。
本着有好东西就要一起分享的心意,虞咏怀顺便叫红香也给熙宁帝送了一份。熙宁帝其实完全用不着喝这东西,但既然是念念分给他的,那他自然要喝了。
一夜好眠。
天刚蒙蒙亮,船队便出发了。虞咏怀醒来后发现窗外又是另一派风光,想起自己要给祖母做的画,便赶紧叫人去收拾书房。
山水风光、鸟兽鱼虾、街市人群、良田村镇······虞咏怀回忆着一路所见,简直下笔如有神。一连几日,虞咏怀都泡在书房里,熙宁帝心知作画时最不能叫人打扰,便吩咐了宫人除非饮食就寝,其余时候都别去虞咏怀面前晃悠。
就这样,等虞咏怀终于从画卷中抽身出来,才发想马上就要到京城了。
见她终于肯下楼,熙宁帝也松了口气。全神贯注自然要紧,可时间长了,难免对身体不好。
熙宁帝对虞咏怀的画作很是好奇,见红香翠谷忙着个虞咏怀揉肩捶腿,便问能否叫孙有福上楼去把画拿下来一观。
虞咏怀才想说哥哥自己去看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烦,随即又想起船上不比宫中屋舍宽敞、里外分明,叫孙有福去,是不想冒犯了女儿家闺阁。因此虞咏怀点点头,告诉孙有福外间书房桌子上摆着的便是。
孙有福带着小徒弟,出了门,先把自己身上拍打了一番才进了虞咏怀的书房。
那小徒弟没读过书,但跟在熙宁帝身边,倒也见过不少名家大作,探头看了一眼桌上的画卷,不禁赞叹道:“徒儿瞧着长公主这画画得可不比那些文人大家们的差呢,这山啊水啊田啊人啊,就是咱们一路见到的嘛!”
小徒弟觉得长公主的画画得实在,虽说少了几分仙气飘飘几分意境高远,但这可不是正经的南地和正经的市井村镇!
孙有福不轻不重地拍了下小徒弟的头,“闭嘴!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了!便是不在主子跟前,也要好好记着谨言慎行几个字!”
小徒弟忙不迭地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孙有福见外边没人,又小声指点道:“主子们如何岂是咱们能说嘴的?再说了,你也是一早跟在陛下身边的,怎么这点眼力劲都没有?你瞧瞧这画里画了什么?这里边不只有山水田地,还有讨饭的乞丐!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小徒弟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嘴里却是一叠声的“徒儿不知道”。孙有福见他这样,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对嘛,不管什么,心里要清楚,至于嘴上清不清楚,那咱们得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