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年写的回信,言辞之中,有威胁有辩驳有决心,还有对刘伯温的赞扬和拉拢。
书信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他打算找士兵将信送给刘伯温,朱永年主动的提出,书信由他亲自去送。
朱元璋说:“万万不妥,咱家还的仰仗先生为我出谋划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咱家会懊恼一辈子的。”
朱永年笑道:“两军对垒,不斩来使!”
朱元璋摇了摇脑袋道:“那是客气的说法,如果两军都急眼了,谁还管这一个俗套,该杀的还是得杀。那刘伯温很鸡贼,既然能知道我们这么多情报,就有可能识破你军师的身份,万一识破,就算不杀你,把你扣上个三个月两个月的,对咱家可是极为不利呀!”
朱永年亲自送信的目的,是想去见见刘伯温,他对这个历史奇人,还是比较好奇的。
不过他听朱元璋说的比较有道理,就放弃了送信的打算。
朱元璋就派出了一名亲卫兵,前去送信。
这个亲卫兵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朱兴隆)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侄子。
有个名字叫,朱文正,今年十八岁。
他虽然不是从小练习武术,却也爱好舞枪弄棒,舞舞喳喳,身体素质挺棒。
不过脾气不咋地,是个点火就着的小炮仗,经常跟人打架,打架经验比较丰富。
朱元璋拿下滁州的时候,老家人就听说了,正好连年灾荒过不下去,就投奔了朱元璋。
朱文正就进入了朱元璋的部队,在军营历练了一段时间,倒也学了一身本事。
攻打巢湖战役,他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役,随后又参加了渡江战役、采石矶战役、官渡之战、太平攻坚战,经过这几场战役下来,他的胆色和打架技巧,越发的纯属了。
身边又都是著名的将领,加上他又好学,领导也愿意教他,成长比较快。婷阅小说网
不过毕竟他还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老朱同志可不想自己的侄子打仗打死了,所以就调他做了身边的亲兵。
朱文正得到命令,骑上马儿,快马加鞭,就来到了刘伯温阵营前。
只见这些士兵正在地上埋一些树桩子,比较粗大。
朱文正知道这是对方阻拦他们通过长板桥的计策,冷笑了一声,喊道:“谁叫刘伯温,快出来见小爷!”
有个士兵叫道:“刘先生的名字也是你叫的!”
“取名字不就是让人叫的吗?难道我叫的不对吗!?”
那士兵见他手中拿着一封信,又见头戴红巾,知道是敌军派来的信使,倒也不敢怠慢,急忙跑回去送信。
刘伯温这种军师角色,战斗力估计都比不上在地里干活的小老百姓,他肯定是不会亲自出来接信的,就派了陈兆先出去接信。
陈兆先骑马拎枪,到了朱文正跟前,吁了一声,马儿停下,大叫道:“你是对面的吧,把信交给我就行了。”
朱文正这个人虽然不是死脑筋,但对于朱元璋的话执行起来绝对是非常认真的。
朱元璋说了,要把信亲自送到刘伯温手中。
他自然是不会把信交给对方的。
他脾气也不好,见刘伯温不出来,这不是无视他的存在吗,脾气顿时上来了,大叫道:“这个叫刘伯温的瞧不起我怎么的,不自己出来,还派个小年轻!俺叔叔说了,必须要把信亲自交到刘伯温手里!”
陈兆先觉得这人脑子有问题,并不理会他,说你把信交给我就行。
朱文正说,俺家叔叔说了,必须把信亲自交给刘伯温。
陈兆先顿时无语了,他可不敢将人带到刘伯温那里,毕竟这人虽然说是来送信的,万一是一个死士呢?
抱着与刘伯温同归于尽的死士呢!
虽然说,他们并不怕朱文正这么一个小年轻。
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丁点儿风险他也不敢冒。
毕竟现在金陵城可都指望着刘伯温,如果刘伯温出点差错,那还了得?
于是他出口道:“你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呀,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把信交给我就行!”
朱文正一听,顿时大怒,将信往地上一扔,叫道:“你他娘的敢说老子有病,快跟俺打上一架!”
陈兆先也是十九二十的小青年,脾气也比较火爆,听朱文正这么一说,而且还见他将信扔地上了,也大怒,持枪就刺向朱文正,朱文正从背后薅出大锤,两人就战在了一起。
刘伯温久等不见陈兆先拿信回来,有点着急。
他心里对对方如何回信,还是比较好奇的,毕竟这影响到他下一步的部署。
他刚要派人去打听怎么回事,就听士兵来报,说陈兆先与来送信的人打了起来。
刘伯温大吃一惊,急忙和福婉宁一起,来到了事发现场。
只见两个小将,你来我往,打的难解难分,朱文正果然是天纵奇才,虽然少时没经过专业的武术训练,但是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