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倒台之后,徐阶就成为了内阁一把手,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
严嵩时代,言路被堵死,仗义上书的人少了,徐阶上台之后,该改善了这一点。劝说嘉靖帝要广开言路,吸纳人民大臣的意见,嘉靖帝听从了这一点,上书的人也多了起来,这就意味着互相弹劾,互相揭发检举,内斗虽然消耗内力,却也能是腐化的政治焕发出新的生机。
很多贪官污吏被举报,被拿下,很多埋没的人才被举荐,于是帝国再一次重新恢复了活力。
严嵩对于嘉靖帝来说是一个彻底的应和者。
皇帝说啥是啥,就算皇帝不说严嵩也能揣摩上意,讨好皇帝。
徐阶就不行了,这家伙不大会来事,嘉靖帝喜欢长生问道,徐阶就直言说那是假的,不靠谱,你死了这条心吧。
这让嘉靖帝很是无语,但是对于徐阶他却丝毫没有办法,因为徐阶的学生党羽已经形成,是一股很大的势力,犹如老树的根系那般稳固,轻易是没法动的。
不过徐阶干活倒是兢兢业业,嘉靖帝也懒得理会他了,我追求我的长生,你干你的政务吧。
徐阶的工作做的还不错,国库逐渐的有了余粮,江浙一代的商业活动也有了发展,严嵩的烂摊子,在徐阶的治理下,得以散发出新的生机。
嘉靖帝除了做帝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问道长生,炼丹喝药。
但这件事毕竟不太靠谱,最终他还是迎来了末路。
嘉靖帝死了。
死也实数正常,要知道丹药里面含有的乱七八糟的物质,都带有毒性,他能活到六十岁才死,不得不说是一个医学上的奇迹。
第一个接到死讯的是徐阶,他把张居正喊了过来,让写遗诏。
在这个遗诏中,嘉靖帝做了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说几十年来修丹懈怠了政务是不对的,办了许多错事,希望老百姓谅解……
当然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这个遗诏完全就是徐阶按照自己的意思搞的。
嘉靖帝或许已经成了仙人,他不在乎这个。
但是下面的人在乎,老百姓和大臣对于这个遗诏是欢呼雀跃的,徐阶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
嘉靖帝死后,明穆宗朱载垕继位,年号隆庆。
朱载垕是老三,皇帝本来没他的份儿,安心做个闲散王爷度了此生,也就罢了。
没想到他前面两个哥哥,都没活过他。
当上皇帝之后他发现,皇帝这个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他想问财政部支取点钱财给自己的老婆添点儿胭脂珠宝,没想到却被财政部的驳回,说买可以,财政部没钱。
这挺尴尬的。
不过财政部是国家的,钱也是国家的,皇帝是没法私自动用的。即使要用,也得写报告,层层审批,还得问什么时候还……
皇帝的小金库叫内库,不过他接手的时候,内库已经没啥钱了,都让那个炼丹的老爹给造没了。
他很穷!
穷的只能问财政部开口,没想到还被拒绝了。
拒绝他的这个人叫马森。
如果换作一个玲珑剔透的人,或许就私下批条子为皇帝办了这事了。
毕竟整个国家都是人家朱家的,要点钱花也说的过去。
但马森是一个铁面无私,不懂得溜须拍马的人,一切按章程办事。
皇帝灰溜溜的走了,然后他内心愤怒了。
总不能拿财政官员开刀吧,人家是按皇家律令办事。
如果因为这个弄人家,皇家的威严何在。
造成穷的原因就是一帮道士鼓捣的。
于是他拿道士们开刀了。
让你们整天不务正业忽悠我老爹,办你们。
虽然有点私心在里面,但是却也博得了好的名声,乌烟瘴气也扫清了不少。
徐阶年龄打了,工作了一辈子,提出退休,皇帝二话不说就批了。
张居正在默默的潜伏中,在诸多阁老的斗争中,熬到了最后,成为了内阁老大。
张居正之所以出名,他干了一件事,改革!
所以你搜索的时候,会出现关键词,政治家,改革家。
而其他大部分官员,两个字而已,官吏。
政治家是官吏,官吏不一定是政治家。
政治家虽然潜伏在官吏之中,但政治家是有理想和抱负的。
一旦拥有了权力,就会施展拳脚。
为什么要改革呢?
肯定是这个国家机器哪里运转不灵通了。
老百姓的日子就那样,好也过不好也过,只要饿不死,就不会想着去造反。
改革一般改革的都是拖垮这台机器的权贵们。
一定是会遇到阻力了。
弄不好还得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改革家就得有这样的觉悟。
王安石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