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双”(溜二上)小生家住古扬州,铺后。祖宗七辈儿喜风流,自幼。衣衫破落帽儿颩[1],狐臭。能吹木屑惯扶头[2],即溜[3]。
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4]。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5];不管有趣的子弟[6],都与他钻懒帮闲[7]。手策无多[8],口才绝妙。有那等吊眼子[9],敲他几下,叫做打草惊蛇;无过是脱稍鬼[10],松他一筹,则是将虾吊鲤。着甚么南庄田[11],北庄地,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12];难起动东邻邀,西邻请,则沙三是个酒肉弟兄[13]。知音的,说是个妙人、好人、老成人;少趣的,叫我败子[14]、俫子[15]、光棍子。且自由他笑骂,只图自己风光。这几日不见沙三,寻他闲串去。
“前腔”(沙三上)贱子姓沙行十三,名滥。就似水底月儿到十三,圆泛[16]。六儿七儿巧十三,胡蘸[17]。官司吊起打十三,扯淡。
(溜)沙三,你犯夜了[18]?(沙)不犯夜,不是子弟也,哥。(溜)兄弟,这几日嘴闲了。(沙)和你大路头站去。(丑上)白云在何处?明月落谁家?(沙)小哥,落在这里。(丑)大哥,我东人淳于家要请溜二、沙三官耍子[19],住在那门?(溜、沙)我二人便是。你东人做甚么生意?(丑)做裨将。(沙)做皮匠,叫我去帮钻?(丑)军营里副将哩。(溜)是那能饮酒的淳于公么?(丑)着。(溜、沙)便去,便去。有酒旧倾盖,无钱新白头[20]。(下)(生上)[集唐]弃置复何道?凄凄吴楚间。相忆不相见,秋风生近关。我淳于棼休官落魄,赖酒消魂。争奈客散孟尝之门,独醉淮阴之市[21],想吾生直恁无聊也[22]!
“锦缠头”我本待,学时流立奇功俊名,谈笑朔风生。怎如他,苍生口说难凭?便道你能奋发有期程[23],则半盏河清[24],了滴珠槽浸死刘伶[25]。道的个百无成,只杜康祠蘸住了这穷三圣[26]。做个带帽儿堵酒瓶,头直下酒淹衣褃[27]。难道普乾坤醉眼偏只许屈原醒[28]?
(丑同溜、沙上)三家酒注子[29],一对色哥儿。(丑报介)溜二、沙三官到。(见介)(溜)小人名溜二,(沙)贱子即沙三。(生)久闻才识面。(合)十个更酸咸。(生)怎生十个更酸咸?(溜)适间老翁说,把九文钱吃个面,没盐醋的,因此小人加上一文。(生笑介)敢问二位,在城在乡?
“好姐姐”(溜、沙)广陵,郡中一城。识溜二、沙三名姓。玲珑剔透,人前打眼睛[30]。随尊兴,哩嗹花罗能堪听[31],孤鲁子头嗑得精[32]。
(溜做只脚跪、嗑连二头、叫爷介)(沙唱哩罗嗹介)淳于兄,孤老院耍去[33]。(生)贫子行处,怎生好去?(沙)不是,是表子铺[34]。(生)扬州诸妓,我已尽知。可别有甚么消遣?(沙)有,有。孝感寺中元盂兰大会[35],僧俗男女都去润州甘露寺,请契玄禅师讲经。(生)便去听讲如何?(沙)那里吃素,淳于公贪酒哩。(生)那有此话?
“前腔”吾生,醉乡酩酊[36],饮中仙也有个逃禅中圣[37],长斋绣佛[38],到庄严得人世清。山鹧儿,看马。堪乘兴,行随白马藏鞭影[39],坐听黄龙喝棒声[40]。
忽忽意不乐,留人相伴闲。
上方随喜去[41],秋色满盂兰。
注释:
[1]颩:抛,掷。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忏’,颩了僧伽帽,袒下我这偏衫。”
[2]“能吹木屑”句:吹木屑,也作“吹个木屑”、“吹一个木屑”。“吹木屑”一词,文献中用例甚少见,《词典》失收。署名“明风月友”的《金陵六院市语》:“眼星火,见者便爱;尝汤水,到处沾身。闯寡门者,空谈而去;吹木屑者,不请自来。”蒋冀骋先生据《金陵六院市语》释为“不请自来”(《近代汉语纲要》368--369页),董志翘先生释为“指嫖妓喝花酒时在旁作陪助兴”(《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释为“不请自来”意,较为合理。今江淮方言中有“扛火叉”一词,指未被邀请者跟随被邀请者前往赴宴。“吹木屑”与“扛火叉”在语意及造词方法上也十分接近。扶头,形容饮酒醉态,娼家称“扶头”,有祝贺之意,犹云“暖房”之意。
[3]即溜:亦作“即留”。机灵;精细。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逞末浪不即留,只管里卖风流。”
[4]半世:半生,半辈子。
[5]撮科打哄: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犹言插科打诨。
[6]“不管”句:不管有趣,意思是“不管有趣无趣”。子弟,谓风流子弟,多指嫖客;或指戏曲艺人。
[7]钻懒帮闲:风影凑趣,替人解闷消闲。
[8]手策:手段;本领。
[9]吊眼子:指呆头呆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