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你首先需要分辨真伪
你不知道他是否戴了面具“草莹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假象所迷惑,错把现象当本质,从而掩盖了对真相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通常情况下,人们很难从对方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断定其心情和目的,首先是因为人们缺乏辨认这些身体语言的技巧,另外对方也可能作了掩饰。比如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面对周围的人;兴奋的时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头不语。因此,这时他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自己的本意。这正如有人所言:“人人都戴上了虚伪的面具。”这面具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多,戴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难以被人发觉,这就增加了我们处世的难度。
在人际交往中,你总是倾向于以不设防的真诚向朋友敞开心扉。然而,当你在人生路上栽了跟头时,才发觉对方的微笑原来并非发自内心,问候和赞美背后深藏着陷阱。这便是生活的复杂性,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心难测的图画。于是,辨识朋友真伪、提防落入他人陷阱就成为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实上,虽然对方想要隐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也只能在某一个时间里刻意地设计自己的身体语言。如果你从平时就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你就能够把握他的内心深处的东西。
来自古人的经验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我很快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生活中像中行文子这样善识人心的人很少,他对人的准确判断来自平日对周遭人的细心观察。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还是要露出真面目的,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出来。因此,只有经过长期观察,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质。
知彼才有胜算需要辨别和了解他人的性情人与人的千差万别,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经历的不同,使得我们每个人的性情、心理都很不一样。有的人精明强干、工于心计,有的人则质朴厚道、大大咧咧;有的人率真明快,有的人则深藏不露;等等。
所以我们必须尝试着去了解他人的性情,并学会与不同性情的人交往。了解了周围人的个性,再针对对方喜恶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段,才能在与人的博弈中获得胜算。
来自古人的经验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燕王朱棣起兵,乘胜包围了济南。当时拥护建文帝的山东参政铁铉随军监督粮草,便和参将盛庸固守济南。
朱棣攻城心切,调来火炮轰击城墙。
济南城墙虽厚,也难以抵挡火炮的轰击,一旦城墙被毁,城池也就被攻破了。
这时,铁铉心生一计,命人在一块大白木牌上写道:“太祖高皇帝之灵。”让士兵高举灵牌,立于城墙之上。
朱棣蓦然见到父皇朱元璋的灵位,大惊失色,拜伏在地,叩头不止,又传令军中不许放炮轰城,以免误伤父皇灵位。
铁铉借机修补城墙,全力防守,燕军虽然仍猛力攻城,但无火炮辅助,士气减弱不少,围攻济南三个多月,也未能进城一步。
此时大将平安率兵20万,要攻打德州,切断燕军的粮饷通道。朱棣见势不妙,只好忍痛放弃济南,撤回北平。
朱棣自起兵以来,几乎百战百胜,军威未曾受挫,却惨败于济南城下。
这是铁铉看透了朱棣起兵与侄子争夺皇位,心里一定会觉得愧对父亲,因为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就确立的合法继承人。他起兵造反,虽说是迫不得已,但也是和朱元璋的意旨违背。所以他一见到灵牌,就惊慌失措,拜伏在地,不敢仰视,正是他心里的罪恶感在起作用。而且朱棣起兵造反,最怕“师出无名”而失去民心,如果炮轰先皇灵牌,就会背上背叛孝道的恶名,这是他最忌讳的。
朱棣刚一攻城就见到父皇灵牌,攻城之志已在无形中被夺去。旷日持久,燕军的士气也逐渐消磨殆尽,各种攻城手段均被铁铉巧妙破解,士气也委靡不振。
朱棣的这种心理一般人很难猜得到,铁铉不仅猜到而且加以利用,让朱棣“投鼠忌器”,用块白木牌抵御住了万马千军。这也正是应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不管身边人的心机程度如何,知彼都是必要的,面对怀有不轨意图的人更是如此。只有知晓对手的状态,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被封为滕王,他非常荒淫,身边许多官员的妻子都被他玷污了。他最常用的伎俩是假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