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职场上的身体语言(第4页)
1.点头。这种点头是轻微的、不时的。它表示赞成。
2.在某人发言时把头抬起,并用目光注视发言者。它表示赞成。
3.在某人发言时,把身体转向发言方向。它表示赞成。
4.交叉抱臂,或者还伴有腿部的交叠。它表示反对。
5.低下头,或者身体背向发言者。它表示反对。
这几种姿势有着比较明显的赞成或者反对的态度,但还有一种姿势就不那么泾渭分明了。这就是那些“扯着根本不存在的线头”的人。
当你提出了某项建议,并且请大家讨论时,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并提出不赞成的理由,这都是态度明确的。在大家热烈讨论时,有人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而是低着头在自己的衣服上假装在扯线头。你可能会以为这种人是中立分子,无所谓赞成与反对。而实际上,这是在用一种非语言的方式表达他反对的意见。这样的人在压抑自己的意见。他不愿意把反对意见说出来,就用扯线头的方式来发泄不满。
如果你是会议主持人,碰到这种人,你不妨坦诚地问他:“你认为呢?”或:“我看得出你有一些意见,能不能告诉我呢?”询问的时候摊开手掌,表示你虚心、开放地接受外来的意见。若是他嘴上说没有反对意见,手上却继续着这样的动作,你就得用更直接的问题询问他,直到他表明态度。
找出谁是想发言的人一般情况下,会议主持人都会希望与会者能够在会议上热烈地发言,所以他通常也会鼓励性地问问与会者:“你觉得呢?”或者:“你的意见如何?”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发言。被直接点到的人如果不是事先想发言的,此时不是出现尴尬的冷场,就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使得会议时间无意义地延长。所以会议主持人必须清楚哪些是想发言,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是等待着主持人询问的人。
一位身体语言研究者在做了大量观察后,这样写道:“如果大多数出席者均在进行激烈的讨论,一个未发言者做出身体向后仰、倒在椅背上的坐姿;或者大家均以轻松态度交谈,这个人就把肘靠在桌上,把身子挺出去。总之,这个人要使用不同于现场其他出席者的姿态。换句话说,他为了表示自己是局外人,因而故意采取不协调的姿势。然而其真正动机却是利用与众不同的姿势,送出‘我正被当做多余人’的信号,他真正想表达的是‘请留一点发言机会给我’。”
所以会议主持人如果看到有人总做出与大家不同的姿势,并想以此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时,就应当知道,这个人是想发言,要是不安排他发言,他会感到很压抑,并对主持人产生看法。
不过,要是有人对大家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也可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姿势。与那种想发言的人不同的是,他做这种姿势并不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还怕有人注意到他。因此,同样是做出与众不同的姿势,到底是想发言,还是没兴趣,就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形来作出判断了。
现在有很多的会议时间拖得很长,超过了适宜的时长。在这些会议上,你可以看到与会者中出现许多表示“我已经厌烦了”的姿势。作为会议主持人或演讲者,当大量这样的身体信号出现时,你就应该知道你的会议已经让大家感到厌烦了,及时结束是最好的方法。再继续开下去,你所传达的内容也难以被心浮气躁的与会者接受。以下这些动作提醒你—该散会了。
1.眼睛半眯着。当与会者觉得这个会与己无关、这个会开不开都行时,一般就会做出“半眯着眼”的姿势。这种“似睡非睡、似听非听”的姿势表达了他的漠不关心。这就说明你的议题没有碰触他的兴趣点。
2.用手撑着头。这里的支撑必须是有力度的,因为用手指轻轻碰触着头有时是思考或者感兴趣的表示。用手支头是想避免倒头大睡。一个人感觉厌烦的程度与他支持头部的姿势有关。极度无聊、不感兴趣时,头是完全由手来支撑的,而厌烦到极点就是倒在桌上呼呼大睡了。当你发现参加会议的人用手支撑着自己的头,甚至将手肘顶着桌子做支架时,你就应该懂得他们的内心独白:“再不结束我就要睡着了。”
3.用手指头敲桌子或用脚在地上打拍子。手指头在桌子上轻轻地敲和脚在地上打拍子,当很多人同时用了这种厌倦和不耐烦的姿势时,就是在告诉演说者该结束了。值得注意的是,敲桌子和用脚打拍子的速度与这个人不耐烦的程度有关,速度愈快,表示愈不耐烦。
有趣的是这些姿势一般都依次出现。刚开始没兴趣时,主要表现是半眯着眼,似听非听;兴趣进一步减弱后,就用手去支着头;再到最后,恨不能马上离开会场时,这时就出现了敲桌子和脚在地上打拍子的现象。因此,聪明的会议主持人,见到这种情况,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散会。
从身体细节看谈判成败情境再现A公司经理电话邀约B公司经理就某一项目的合作意向做一次非正式的会谈。A经理首先提出可以在他的办公室进行,B经理马上回绝了。A经理连忙表示:“那么去某某茶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